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结果,认为大肠癌的发生与个人生活史、既往疾病史及家族遗传史等因素有关。1、个人饮食及生活习惯2、.癌前病变3、遗传因素
二、临床表现
1、结肠癌由于癌肿病理类型和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①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②腹痛③腹部肿块④肠梗阻
⑤全身症状:晚期出现恶病质和转移症状。
2、直肠癌
病人便意频繁、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严重时出现脓血便。
肠壁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随着癌肿增大出现不完全肠梗阻征象。癌肿侵犯膀胱,可有尿频、尿痛、血尿、排尿困难。
三、辅助检查
1、直肠指检是直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2、实验室检查 (1)大便潜血试验: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血液检査:癌胚抗原测定对大肠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有一定价值。3、影像学检査 (1)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判断癌肿位置。 (2)B型超声波检查 (3)CT检查:可了解直肠癌盆腔内扩散情况。4、内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最有效、可靠的方法。5、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主要用于预测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方法。
四、护理问题及措施
1、焦虑或恐惧与畏惧癌症、对手术及预后的担忧、手术后的生活、工作受到影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症的消耗及手术创伤、饮食控制等因素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粪便刺激造瘘口周围皮肤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手术前肠道准备及结肠造口的护理知识等。 5、自我形象紊乱与结肠造口、排便方式改变有关。 6、社交障碍与排便方式改变、存在异味及担心亲戚朋友产生反感有关。 7、手术后潜在并发症:腹腔、盆腔或切口感染、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肠吻合口瘘、造瘘口出血、坏死、狭窄、脱出或回缩,排便失禁等。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与病人和亲属讨论他们关心的问题,给予心理支持。指导亲属对病人应多关心、多鼓励。 2、加强营养支持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3、坐浴及阴道冲洗
4、严密观察病情每半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做好记录。
5、并发症的防治 (1)切口感染及裂开: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局部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吻合口瘘:应观察病人有无腹膜炎的表现,有无腹腔内或盆腔内脓肿的表现,有无从切口渗出或引流管引流出稀粪样肠内容物等。对有大肠吻合口的手术后病人,手术后7~10日内严禁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五、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合理搭配膳食营养,避免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积极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及大肠癌的癌前期疾病。
2、饮食护理应摄入产气少、易消化的少渣食物,忌生冷、辛辣等剌激性食物,避免饮用碳酸饮料;饮食必须清洁卫生。
3、社交护理参加适量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社交。
4、出院随访定期随访,一般在手术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继续化疗的病人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5、1~3个月内勿参加重体力劳动。
喵喵小护实习日记
喵喵小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