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系列之复口吸虫

流行情况:复口吸虫的后囊蚴在我国分布很广,长江流域、珠江、黑龙江及辽河皆有发现,尤以长江中下游最为普遍。这种虫对寄主并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在严重的鲢、鳙发病鱼池中,花鳅、蝌蚪也同样大量死亡。但由于尾蚴集中在水体的上层,因此上层鱼类感染比较普遍而严重。流行季节在5一8月,8月以后一般都是该病的后期“白内障”症状。由于复口吸虫病主要是由鸥鸟和椎实螺传播,因此发生该病的地区,大多是靠近湖泊的养鱼场。

复口吸虫

感染途径:复口吸虫的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内,它的生活史必须有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椎实螺;鱼是它们的第二中间宿主。成虫将卵排在鸥鸟的肠内,卵随鸟粪而落人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泳,钻人第一中间宿主一—椎实螺的体内,在肝脏和肠的外壁,发育成为胞蚴。胞蚴的形状细长,不分枝,身体不能活动,整个虫体除头部的一小部分外,全身包藏着无数成熟和不同发育程度的尾蚴,此外还有无色而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胚团。出生孔位于胞蚴的顶端,成熟的尾蚴就从这个孔逸出,离开胞蚴的尾蚴先进人螺的外套腔内,然后很快从出水孔逸至水中。

复口吸虫

尾蚴在水中呈规律性间歇运动:不游泳时,头部向下,尾部朝上,尾叉分开,在尾干前1/3处弯曲,使虫体弯折成“丁”字形;逐渐下沉,至一定距离后,虫体伸直;以旋转式的游动上升至水面又弯曲而逐渐下沉。鱼类游经其旁时,尾蚴即迅速叮在鱼体上,脱去尾部,钻进鱼的体内。湖北尾蚴从肌肉钻进附近的血管,而进人心脏,上行至头部,从视血管进人眼球内;倪氏尾蚴从肌肉穿过脊柱到达脊髓,向头部移动进人脑部,再沿视神经进人眼球。在鱼的水晶体内,一个月左右发育成后囊蚴。鸥鸟春食病鱼后,即在鸟体内发育成成虫。造成复口吸虫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必须是在鱼池上空有鸥鸟飞翔及在鱼池内有大量的椎实螺。

复口吸虫

防治方法:当尾蚴侵人鱼体后,由于尾蚴深人至鱼的肌肉、血管、中枢神经及眼球内,因此药物很难起作用,治疗是困难的,故必须采取预防的措施。枪击驱除鱼池上空的吃鱼鸟类,减少鸟粪排人鱼池的机会,可使螺体内尾蚴的阳性率下降,降低发病的程度,但这并不是预防此病的根本办法。消灭鱼池中的椎实螺,使复口吸虫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可以彻底防止此病的发生。杀灭椎实螺的方法:每亩(水深1米)施放生石灰—公斤或茶饼50公斤清塘。在鱼他中已放养鱼苗或鱼种时,用0.7ppm浓度的硫酸铜遍洒,并在24小时后重复遍洒一次;或用0.7ppm的二氯化铜全池遍洒,可以杀死椎实螺而不致损伤鱼体。缺少药物时,可在鱼池中放人大量的水草,待椎实螺爬上水草后,捞出水草,弃于离池较远的地方,然后将其消灭。这样重复数次,可消灭大部分椎实螺。

奥克丹蒋经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wqxxcb/1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