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科学尾蚴皮炎医学科普

皮肤疾病-尾蚴皮炎

中国屏保康·医养科学提示:在我国稻田地区又称稻田皮炎,在美国、加拿大沼泽地区因游泳而感染称游泳痒等,均是禽类或畜类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疾病。在人体,这类血吸虫仅限于幼虫在皮肤内寄生,不能发育为成虫。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成为一些地区常见多发病。

尾蚴皮类是由人或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人体引起的急性炎性皮肤病。在我国的人血吸虫为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动物血吸虫种类较多,如寄生于鸭等禽类的毛毕属血吸虫和寄生于牛等家畜的土耳其斯坦东毕血吸虫,分布全国各地。虫卵随人或动物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钉螺(人血吸虫)或锥实螺(动物血吸虫)等中间宿主后,经1~2个月产生大量尾蚴,不断释放并在水中浮游。人们下水劳动接触疫水时尾蚴便钻人皮肤,引起局部炎症。人血吸虫尾蚴进人体内继续发育为成虫,引起血吸虫病,动物尾蚴则在皮肤内死亡。

皮损一般限于接触疫水部位,常见于小腿、手及前臂,少数可泛发。尾蚴到达皮肤后5~10分钟后局部即瘙痒并出现水肿性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可因骚抓出现血痂或继发感染。皮损12周后逐渐消退。炎症程度因人而异,对尾蚴侵入不敏感者症状轻微,再次感染者病情较初发者为重。

积极治疗人和动物的血吸虫病、加强人畜粪便管理以消灭传染源;为消灭钉螺和尾蚴,每亩稻田可施用15~20kg氨水和碳酸氢铵,或草木灰50kg以上,以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直接接触疫水、加强个人防护以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下水前可外用15%邻苯二甲酸丁酯乳剂可防止尾蚴钻人皮肤,也可用15%~20%松香乙醇或30%松香软育(如松香30g加凡士林至g)。

治疗以消炎、止痒、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局部用清水洗后外用炉甘石洗剂、5%樟脑乙醇、糖皮质激素霜等,重者可内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南京妙春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wqxxcb/10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