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6月9日-10日,第七届亚洲肝炎和艾滋病学术会议(7thAsianConferenceonHepatitisandAIDS,ACHA)在北京举行。此次参会人员90%以上为一线医疗工作者,会议规模历届最大,影响面最广,来自全球9个国家、国内30多个省市的余名代表参会。上海交通大医院张欣欣教授在会上梳理了当前评估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型标志物,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慢性乙肝(CHB)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可能用于抗HBV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根据分布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位于细胞核的标志物,包括rcDNA、cccDNA;②细胞质内的标志物,pgRNA、亚基因组RNAs;③细胞外及血清中的标志物,包括Dane颗粒、HBsAg、cirHBV-RNAs、HBcrAg。HBsAg、HBeAg、HBVDNA等是临床上应用时间较长的经典生物学标志物,而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标志物如HBVRNA、HBcrAg、抗-HBc定量及cccDNA等的临床价值也逐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