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原文件
提取码:tzfu
《传染病的预防》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二、教学重难点1、列举传染病的病原体。2、认识病毒。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知道在人类的疾病中,哪些有传染性?哪些没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病分别是由什么引起的?流行疾病病因发病季节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尽量举出所知道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一)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以用乙型肝炎的例子解释流行性的含义,并以此引入下一个题目。(二)认识病毒如20*5年6月(20*5年6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27种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总数为例,报告死亡总数为人。本月除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报告外,其余23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本月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麻疹、淋病。以上资料中病原体各是什么?哪些是病毒?以各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认识病毒,引出病毒的生活。学生讨论还有哪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及其危害。(三)板书设计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引发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四、教学反思爱因斯坦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生物学课程中也不例外,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地去探究新知,也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把学习转变为一种精神动力,心甘情愿地为学习而付出。下面我就这一课如何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的观点:新课导入,到处兴趣。从学生自己所得过的病和知道的病引入新课,学生既熟悉又想知道这些病中哪些是传染病?他们的病因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兴趣。《传染病的预防》教案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二、教学重难点1、列举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说出血吸虫的生活史、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2、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行为。以血吸虫的具体事例学习,巩固传播途径。三、教学过程(一)传染病的传播模拟探究:1、握手模拟传染病的传播请一个同学手上沾上面粉,与周围另一个同学握手;这个同学再与另一个同学握手;以此类推。请这些同学展示双手,谈感受。体验总结: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2、超链接-数学如果你手上带有一种病原体,你与十人握手,这些人又分别与十人握手,你把病原体传给了多少人?10^23、分析、讨论面粉代表什么?(病原体)病原体是如何传播的?你——握手——与你握手的人。引出概念传染病的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动画方式展示血吸虫的生活史,学生讨论血吸虫的生活,分析它的三个基本环节;讨论时每个环节的内容要具体。每个人回忆一下,自己得过什么传染病?或者家里人得过什么传染病?这种传染病是怎么感染上的?有什么主要症状?你平时是怎样预防这些传染病的?(二)预防传染病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1、控制传染源: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2、切断传播途径: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3、保护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三)预防艾滋病调查——艾滋病的传播、危害和预防分组自行确定围绕艾滋病调查内容,如:艾滋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发病过程及症状、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艾滋病。上网收集关于艾滋病的资料组员讨论:1、了解艾滋病。2、对待艾滋病病人的做法。3、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对6.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7.禽流感的病原体是:()]A.H1N1B.H5N1C.EV71D.AIDS8.自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是9.下列哪种疾病不会促使人产生抗体?()①甲亢②色盲③麻疹④夜盲症⑤肾炎⑥甲型H1N1流感A.①②⑤B.①②④⑤C.⑥D.全部不会10.一只雌蚊在吸食丝虫病患者甲血液(其中含有病原体)以后,又吸食乙的血液使乙患了丝虫病,则甲乙和雌蚊分别是()A.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B.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D.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11.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传染病,是病原体侵染人体呼吸道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一旦出现流行性感冒病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分析回答:(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有具有和等特点。试举一例说明流行性感冒的可能传播途径。(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医生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打针、吃药等具体治疗属于;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3)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2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华社年5月6日电,安徽阜阳有名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22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住院治疗和留院观察仍有例。材料二:手口足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个别患者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传播快、多在夏季流行。(1)目前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它属于;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2)为预防手口足病的传播,请你为此病高发区的居民提出一条可行性的措施,并解释从传染病预防措施上的理论依据。措施:。理论依据:。13.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5级。请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强调说,通常情况下,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流感,而这次墨西哥发现的患甲型HlNl流感的病人大多是青壮年。就此看来,甲型HlNl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是。(2)专家表示,这次甲型H1N1流感与年曾经在欧洲流行的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相似,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但抗生素对治疗甲型HlNl流感无效,因为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病原体是细菌的疾病,而甲型HlNl流感的病原体是,是一种没有结构的生物(3)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其中的。(4)日常生活中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该勤洗手,并彻底洗净;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戴医用口罩。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患医院治疗等。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分别是和。(5)世界卫生组织宣称,大规模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最快要到今年7月中旬。到那时,人们可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免疫,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对甲型H1N1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因为。14.小刚17岁,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时,主诉症状如下:①体乏无力、无食欲、消瘦;②咳嗽、吐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服维生素C后无效,有时感到胸部疼痛;③夜间梦多、常出冷汗。经医生检查后:④血压:16/10.7千帕;⑤腋窝温度38.8℃:⑥血液检查:红细胞5.0X个/升,白细胞10X个/升,血小板X个/升。(1)根据以上情况判断,小刚可能患,依据是(用序号表示)。(2)此病属于传染病,病原体是,主要通过传播。(3)针对病状,医生采取了下列①~⑥措施,其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是;保护易感者的是。①打青霉素和服药物治疗;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给家人、邻居、朋友接种卡介苗;④对病人隔离治疗;⑤医院探视;⑥对他家中住所及用具进行消毒。参考答案题号答案DCCCBABABB11.(1)传染性流行性健康人吸入了含流感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了含流感病毒的空气;健康人接触了含流感病毒的痰液;健康人使用流感患者用过的食具、被服;等任意途径都得分。(2)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3)教室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教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清洁;不用脏手拿东西吃;教室内消灭苍蝇、蚊虫等任二点都得分。)12.(1)病原体抗原(2)如:讲究卫生,注意消毒等——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等。13.(1)青壮年(2)HlNl流感病毒细胞(3)传染源(4)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5)保护易感人群一种抗体只能消灭某一特定的抗原14.(1)肺结核①②⑤(2)呼吸道结核杆菌空气、飞沫(3)①④、⑤⑥、②③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提取码:tzf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