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学发病学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活动,无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每个地方的人都带有本地域属性,地域的差异会使不同群体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及发病因素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倾向,因此每个地域也是不尽相同的,都具有其不同特点。旴江流域,特有的地理、自然及文化特征,形成了其独有的地域医学鲜明特点。

  旴江医学流派,源远流长,起源于西汉,分布于江西旴江(抚河)流域16个市县,兴于建昌(建昌府、南昌府),盛于抚樟(抚州市和樟树市),发展于南昌,医药繁盛,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据调查及考证,旴江医派从西汉至民国有医药家人、医籍种,孕育了杏林一旗(杏林文化),药帮双秀(建昌药帮、樟树药帮),传承至今,灿烂辉煌。根据旴江流域文化与自然地理形成的医药学特点,将旴江医派地域医学特点归纳为八大特点,本文讲述第六个特点——发病学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   

江西及其环抱的旴江流域,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又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地热充足,阳光充沛,由于三面环山,仅北面一个缺口,夏日之时,南风难于直穿群山肆意深入,中央盆地湖泊星罗棋布,面临大湖(鄱阳湖),众多湖泊反射光热,热辐射高,光热充足,高温高压,湿热氤氲,昆虫、寄生虫、病毒及细菌滋生肆虐,植被繁茂,酷热难散,故旴江下游的南昌有中国“四大火炉”的称号;冬日之时,北风因为三面环山的阻碍会失去狂猛的势头,虽为寒冬时节却少见冰冻,因为地热难散。

旴江流域,特殊的高温潮湿和高压闷热地理环境,使人容易体内伏热且常外受邪热,从而罹患诸多热病和热证,如中医之风温、痘疮、中风、暑温、暑痫、湿温、秋燥、伏温、温毒、温瘴、大头瘟、蛤蟆肿、烂喉痧、白喉、温疫等。当代,江西省为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重点疫区,在旴江流域为高发病。由于旴江流域地暖气热特有环境的影响,加之人体内之伏热,这些疾病抑或有寒但在病程中常有化热可表现出热证。

长期以来,旴江医家认识到江西及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是因为地暖气热而多发生热病和热证,擅于辨识热病,如风温、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瘟疫等,认为是外热或兼素有内热所致。

明末清初,旴江名医喻嘉言很注重疾病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的关系,他深知旴江流域的发病特点,认为江西地处东南,地势低下,温热多湿,雾露蒙蔽,温邪易聚难散,邪伏于内,蕴生内热,易发温病、痘疹、疮毒等热病。喻氏《尚论篇》云:“东南土地卑湿,为雾露之区,蛇龙之窟,其温热之气,得风以播之,尚可耐;设旦暮无风……蒸汽中原杂诸秽,益以病气,死气,无分老少。”“是以东南冬月患正伤寒者少,患冬温及痘疮者最多;西北则秋冬春皆患正伤寒,殊无温疫痘疮之患矣此何以故?西北土高地燥……”。喻氏《尚论后篇》又云:“触冒寒邪之病少,感发温气之病多。寒病之伤人十之三,温病之伤人十之七”。

现代,旴江名医杨志一认为江西地暖、人体伏热、易感温邪、热证为多,专志研究热病,长期参加本土血吸虫、肠伤寒、传染性肝炎、疟疾、大叶性肺炎等高发病的救治工作,认为本土血吸虫、肠伤寒、传染性肝炎、疟疾、大叶性肺炎等病的发病学特点是热邪或湿热之邪为患,而且慢性期常表现有热证。如辨治血吸虫病,《杨志一医论医案集》云:血吸虫病虽为“太阴受病”,但多有热证,多见“湿遏热伏”“水热互结”“干血内结”“瘀热互结”等热证。

当代,旴江名医万友生对家乡旴江流域的多发热病颇有研究,擅于辨治本土热病(热证),认为南方尤其是江西多发热病。譬如,他以流行性出血热为例,指出江西是流行性出血热全国重点疫区,“流行性出血热……有些地区(如江西)则多见瘟疫的湿热”。由于万氏在热病领域的建树,曾领衔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中医急症项目“应用寒温统一热病理论治疗急症(高热、厥脱)的临床研究”,选择流行性出血热进行系统研究。他根据亲身在本土治疗热病的经验以及古代经典对热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热病论”和“寒温统一论”。

可见,上述皆很好地印证了江西及旴江流域本土多发热病的发病学特点的正确性。(作者:谢强)

END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排:李悦

初审:王文睿复审:朱海明

责任编辑:杨清跃

终审:张卫平

投稿邮箱:jzxmtgz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mxxxcb/10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