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功用情招商扶商安商
(湖北小池滨江新区招商局黄勇)
我叫黄勇,是招商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今天,组织安排我作为先进典型代表发言,感到既自豪又惭愧,自认为与先进相比,个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说得出口的事迹。因此,在这里把我在招商工作中的一些真实感受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个简要的汇报,题目是《用心用功用情,招商扶商安商》。
最真的感受:一半在路上,一半在现场
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如果这个问题让招商人来回答,肯定是千篇一律——一半在路上,一半在现场。
到小池滨江新区主持招商工作的近三年时间里,我的印象中,时间永远不够用,基本是白天不够晚上凑、平常不够假日凑,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哪怕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
翻开工作日志,三年我有差不多天近一半的时间处在招商考察的出差状态,足迹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方,先后拜访客户余人次,组织和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12场,共邀请余名客商到小池实地考察,与余家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招商谈判。为了能把投资5个亿的奢悦整体家居项目成功谈下来,我和招商团队连续几个月到浙江,不论节假日,甚至有一个月我们5次往返小池和浙江台州,仅在路上的时间就花了10多天,最终我们用真心感动了投资方。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中,计划年底试投产。
三年的另一半,我在安商服务的现场。多天里,我不是在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场,就是在各类矛盾纠纷的协调现场。只要客商的一个电话、企业的一个诉求,我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着最真的感情、尽最大的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在现场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到康宏示范园上门服务时,我了解到该企业即将投产,而收购小龙虾需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问题还没有解决,公司老总许建红正在为此事发愁。时间紧急,我及时沟通税务和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最后在分管财税领导的沟通协调下,圆满地解决了问题,现在该企业已经正常投产。用情安商,设身处地为客商解决投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方能让客商投资更加放心,创业更加安心。
最难的平衡:一边是小家,一边是大家
在许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招商局长;但在家人看来,我只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记得年国庆节前,我和家人约好国庆节花个一两天时间,陪妻子、儿子到周边的景点转一转,放松放松,趁机增强日渐淡薄的父子感情。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我马不停蹄地接待了10多批经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介绍来小池考察的客商。看到儿子的眼神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我知道我又一次对家人的承诺食言了,那一刻,我的心在颤抖。儿子读初中两年来,我去接他放学的次数加起来10次都不到,更没有参加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总反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旗帜,每当要在工作和家庭作出选择的时候,我总是地偏向了我热爱的工作——招商事业。
最大的喜悦: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市场竞争压力大,外地客商考察大部分都是利用节假日时间,本地老总也多是利用过年过节的机会回来看看。为避免遗漏项目信息、错失项目对接良机,我们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有时连续工作几个月没有休息一天。现在,很多熟人在不同的场合看到我都说,我变老了也变黑了,甚至开玩笑说,我到小池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已经从当初的“小鲜肉”变成了现在的“老腊肉”。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对个人来而言,我更愿意把这种改变全部看作是勤奋工作挥洒的心血和汗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自豪的说,从对招商一窍不通到轻车熟路,我下了苦功、用了真功。近几年小池招商引资项目呈井喷式增长:年全年签约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56.2亿元;年全年签约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57.3亿元;今年1至6月份签约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44.3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80%。同时我们还力争在9月份以前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为明年项目入库、开工和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招商成果,主要得益于省市县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倾斜;得益于全县上下一盘棋,聚力为小池招商;得益于滨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体招商人的辛勤付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王晓东省长提出的“把小池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明珠”指示精神,紧扣小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产业发展目标,倍加珍惜当前开放开发良机,奋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毕,不到之处,敬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坚守一颗红心当好忠诚卫士
(黄梅县疾控中心血防科胡忠)
我叫胡忠,来自于黄梅县疾控中心血防科,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坚守一颗红心,当好忠诚卫士》。
我曾经是一名老山前线的老兵,当兵四年,复员到地方后,从事血防工作近三十年。
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穿上军装,我是国家的安全卫士;回到地方,我是人民的健康卫士。”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血与火的老山前线,讲一讲三十年平凡而又重要的血防工作。
我是年10月31日光荣应征入伍的,服役于27军56部队团,入伍不到一个月,就随着部队开拔前线,参加对越自卫防御战。
年12月,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中越13号界碑、一个叫八里河东山的地方。这里处于前沿阵地,我们蹲在猫耳洞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越军的活动情况。稍微有所动静,越军就会凶狠地打冷枪。
阵地处于亚热带丛林气候,湿热难熬,蛇和毒虫经常造访我们的猫耳洞,蚊子更是成群结队地贴着身体咬,有时候一巴掌拍下去,可以打死三四只蚊子。蚊子咬过的地方奇痒难忍,一挠就破溃流水,由于卫生条件很差,一些人的裆部开始溃烂。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叫声苦,没有人喊声累。我和战友们紧紧端着手中枪,眼睛紧盯着前沿阵地。
一个有雾的上午,我们的排长带领两名战友悄悄前往阵地布雷,不料被敌人发现,轰,一发炮弹落在战友周围,排长的一只手、一只脚立即被炸飞,鲜血染红脚下的土地。大家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把排长抬下来……
这里每天都有枪声,每天都有流血牺牲。
除了枪炮声,就是静寂,死一样的安静和寂寞。休息的时候,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战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怀着必胜的信念,把钢枪抱在怀里,不让祖国的哪怕一寸土地在我们手中丢失。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由于纪律过硬、作风顽强,我被部队评为“老山优秀战士”。
当兵四年,复原回到地方。亲戚朋友对我说,你是老山前线下来的,你的身上带着战争的硝烟味,在安排工作上,你可以向组织提要求,到条件优越的单位工作,这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你有这个资格!我没有向组织提要求。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这不是我的风格!拿着人事部门开出的调令,我愉快地到血防所报到,尽管我知道这个单位很清苦,活很累。我选择服从,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组织面前,一切荣誉和辉煌都不值一提,那些所谓的资格轻如鸿毛,服从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刚接触血防工作,完全是陌生的,是门外汉。我不甘落后,坚持自学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省市进修,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不断提升。碰到疑惑或一知半解,我都会抽出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直到弄懂弄明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的阳性体征,常见药物的使用规范以及一些急救常识,我都能熟记于心。一步步,我考取了医士、医师、主管医师证书。
4年单位改革,80多人竞争10多个职位,我脱颖而出,被县疾控中心录用。
曾记得4年,我县血吸虫病防治任务极其繁重,查治病和扩大化疗任务涉及到众多疫区村。查病季节,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鄂皖片湖区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在黄梅县召开,这是一次高级别会议,决不能给黄梅丢脸。我坚持白天到疫区村查病,晚上加班熬夜准备会议资料,每天如是,有时加班到通宵,为了一张地图,我和打印店的师傅忙到凌晨2点,长达数月的努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领导好评如潮。
年,我县遭受强暴雨袭击,部分乡镇受灾严重,抗洪进入关键期,杨柳湖地段出现溃口,真是雪上加霜。作为一名党员,我主动参加抗洪抢险,在张湖抗洪抢险中,我不怕苦、不怕累,扛沙袋,垒堤坝,哪里有重活,就奔向哪里,杨柳湖溃口后,我跟随卫生应急小组奋战在濯港镇各个村组,深入到村民家中,35度以上的高温,我们穿着工作服,背上扛着50多斤的药桶,不漏一户,消毒杀菌,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一个既苦又累的工作,30年来,我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足迹踏遍了全县多个疫区村村寨寨,在查、治、灭、管、防各项防治工作中,以一个血防人的坚守,始终战斗在前沿,为了摸清螺情、病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没有一声怨言!挨家挨户的查病治病、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不厌其烦!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一项工作,不觉枯燥!正是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默默地奉献,正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人、尽职尽责地工作,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实干标兵”,5年被湖区五省联防联控工作小组评为“湖区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先进个人”,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全国血防卫士”荣誉称号。在我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血吸虫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年我县血吸虫疫情如期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
退伍不褪色,红心永向党。回望三十多年,我并没有做出什么骄人的成绩,也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我只是埋头苦干,尽力所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勤恳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血防工作,当好人民健康卫士!
心系老百姓情洒南北山
(南北山村党支部何艳群)
有人说,支部像火车,支部书记是火车头,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这个形象比喻深刻地揭示出了支部书记在村支部要发挥的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这几年来我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担任“四员”来开展的。
一、“临危受命”,做群众感情的“调解员”
8年以前的北山村各项工作比较落后,打不开局面,换届选举迫在眉睫,乡领导和北山人民都盼望我村推选出一位好的“领头羊”,在有关领导、朋友和部分村民的耐心劝说下,我毅然从武汉回家参选。当时有人劝我说:“你现在在武汉混得好好的,虽没发大财,但也逍遥自在,何必回来趟那个浑水?这个穷村有什么前途?”我淡然一笑,“如果选择发财,我就不会回北山当书记;如果恋那“官”味,北山人民也不会选我”。正是我的一颗赤诚之心和诚信做人的品质打动了北山人民。把一腔赤诚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大山,奉献给深爱着的党,奉献给纯朴而又忠厚的村民,就算没有喝彩,也无怨无悔。十年来,我奔波于南北两山的山山洼洼,穿梭于沟沟坎坎,往返于上上下下,苦过、累过、烦过,但也笑过、喜过、甜过,因为我的人生因奉献而充实,南北两山也一步一步在向前发展。
年南山村和北山村两村合并为南北山村,瞬间小村变成了大村,经过村民代表和党员选举,我再次全票当选为南北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版图大了,人口更多了,村情也变得更加复杂了,许多人都在观望并产生疑问:“你何艳群能把北山村搞得红红火火,不一定能把南北山再搞得热火朝天,毕竟北山村是小村,南北山是个大村,更是个烂摊子,看你怎么收拾?两山人民怎能融合到一块?”我决心以诚信入手,重塑村干威信,以实干为突破口,凝聚民心。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重订村规民约;加强班子建设,打造清廉务实的“两委”班子;狠抓村组两级管理,合理分工、强化考勤和考核;制订发展规划,循序渐进,言必行、行必果。在我的带领下,村里的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呈现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新村子,要有新面貌!村里合并之后的党务、村务、财务等信息都要向大家公开,而村里在家的村民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对一些问题不了解、不理解,这就需要村干部发挥一个“勤”字,勤宣传、勤解释、勤行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村人民很快融合,两个村真正变成了一个村。为了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好,我带头当起了“宣传员”,从粮食直补到退耕还林补贴,从新农合到新农保,再到南北山村率先发起的楠竹林权改革等,我带领村组干部细致耐心与村民讲解。同时,还邀请乡驻村领导和村组干部一起走村串户,交心谈心;每逢春节和重阳节,还邀请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特困户,召开座谈会,宣传国家政策,以点带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这些工作在南北山已形成常态化,各项工作迈入了全乡先进行列,村干部形象在百姓心目中明显好转,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二、以身作则,做群众生活的“管理员”
多年来,南北山村3组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尤其是较多的“空巢老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多次到县水利局汇报协调,不厌其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水利局和乡政府的支持下,村民的饮水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亲自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测线路、挖水道、铺水管、修水囤,短短的两个星期,大功告成,有限的资金解决了大问题。当一股股清泉流进村民们的水缸时,大家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从那以后,我每年开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义务为村民修水管,换水龙头,为村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村民做有益的事,被村民称之为“留守老人的儿子”。
南北山山多林密,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每逢入冬、初春和清明时节,我神经高度紧张。为此村里一方面设立护林员加强巡逻;另一方面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和村干部一道打扫公路,用红漆在醒目的路段刷上标语,做警示牌,定期在各村庄用喇叭宣传防火,并且要求各组中心户经常留心,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和排查,特别是对回乡祭祖人员,发放宣传单,反复叮嘱,让防火意识植根于每一位村民心中,确保了十多年来火灾零事故,为创建北部禅文化旅游区奠定了生态基础。
三、勤勤恳恳,做群众安全的“保卫员”
大家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南北山位于柳林大山深处,山路崎岖,歪歪扭扭,群众出行十分不便,南北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也难以向外展示。8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北山通村公路终于实现了全面硬化,两山人民摆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之苦。路修好后,我主动当起了“保卫员”,修涵洞、种草皮、筑拦水坝、植行道树,想尽办法来保护公路。每逢暴雨来临,我都带头上路巡查,找问题,查险情。平时,率领村干部和各小组长,定期打扫路面,又在多处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提示往来司机;十几年来,真正做到了心在路上、路在心中。南北山各组间的通组公路也全部贯通,村民出行十分便利,到南北山村来观光登山的人也游越来越多了!
年夏天,黄梅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6月19日和7月2日之间,南北山村先后降下了两次特大暴雨,形势十分危急。我带领村干连续奋战8个昼夜,察看灾情、转移受灾群众,抢险救灾,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地完成了两个“确保”:确保了大灾中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了南北山交通生命线的畅通。自己却因道路泥泞,加上过度疲劳,在风雨交加中骑摩托车摔成重伤,倒在抗洪救灾的路上。伤情刚有好转,又不顾医生医院,重新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正是在这场与大自然的战斗中,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加深了与村民的感情。
四、任劳任怨,做群众服务的“勤务员”
年北山村进行村部维修和广场硬化,在护路和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既是村书记同时更是“施工队长”,充分发挥在武汉搞装修的特长,带领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能自己动手的自己动手,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约了大笔资金。在年南北山党群活动中心的建设中,我继续发挥自身特点和经验,严格预算、精打细算,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村部的一些配套设施,我都集思广益、反复斟酌,确保了质量、美观和实惠有机结合,在村部周围,我带领村干把闲置地开辟出来,种上各种蔬菜,自给自足。如今的南北山党群活动中心,已俨然成了南北山的一景,成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必到的参观地。
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那些苦难群众。南北山村村民陈水祥,医院治疗期间。每逢过时过节,我都会去看望和慰问,为了节约车费,总是骑摩托车前往,带陈水祥去理发,为他买过年的新衣,送去组织的温暖,劝他安心治病。年,陈水祥病愈后,我又把他送进了乡福利院,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勤能补拙,公能生威,廉能感人,诚能化民。十多年来,我摩托车必带两件东西——雨衣和长靴。雨衣换了一件又一件,长靴换了一双又一双,不换的是为民服务的心,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忠实做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稿源:作者黄勇、胡忠、何艳群
编辑:程柳洋
审核:涂桢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