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的选用
1.活动期溃疡的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要求:胃液PH3时间超过18h)PPI目前为本期溃疡治疗的首选,尤其是疼痛严重、合并出血或其他治疗失败的患者。疗程一般DU为2一4周,GU为4一8周
A.奥美拉唑对细胞色素P有抑制作用,与地西泮、双香豆素、苯妥英钠等合用时需注意必要时应调整上述药物剂量;B.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新一代PPI起效更快,能迅速缓解症状;雷贝拉唑不受细胞色素P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与药物相互作用小;
C.临床也可用H2RA替代PPI用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一线治疗。H2RA治疗DU疗程一般为4-6周,GU为6-8周。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量。注意避免与硫糖铝或氢氧化铝合用。
(2)保护胃黏膜:胃溃疡可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铋剂特别适合于合并HP感染的PU。前列腺素衍生物米索前列醇的副作用较多,不宜常规应用,目前主要作为二线用药,对于防治NSAIDs导致的溃疡有一定价值。孕妇及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3)抗酸剂:主要用于症状严重患者的早期联合治疗,可迅速控制疼痛症状。新一代抗酸剂铝碳酸镁兼具抗酸剂和黏膜保护剂的优点2.抗Hp治疗
无论消化性溃疡初发还是复发、活动与否、有无并发症,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应抗Hp治疗。常用根除Hp感染的一线方案大体上可分为以PPI为基础的方案和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两大类,在PPI或铋剂的基础上加用两个抗生素联合组成三联方案,抗生素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或替硝唑)等,国内用呋喃唑酮代替甲硝唑,也取得较好疗效。常用的根除Hp方案有:
(1)含PPI的根除Hp方案: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PPI(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每日2次;PPI(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g)+呋喃唑酮(0.1g),每日2次。标准剂量的PPI包括埃索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兰索拉唑30mg和奥美拉唑20mg。Hp根除率为80%~98%报道不一。含PPI的根除Hp方案疗程为10~14天。10和14天方案均有效,但14天方案可将根除率提高12%。考虑到经济因素,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替代PPI。
(2)含铋剂的根除Hp方案:铋剂(标准剂量)+呋喃唑酮(0.1g)+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铋剂(标准剂量)+甲硝唑(0.4g)+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铋剂(标准剂量)+甲硝唑(0.4g)+四环素(0.5g),每日2次。标准剂量的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或mg、果胶铋mg。含铋剂的根除Hp方案疗程为14天。Hp根除率为78%~90%。尽管目前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药菌株有所增长,含铋剂的根除Hp方案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根除Hp感染的二线治疗方案主要为含PPI、铋剂和两个抗生素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0~14天。该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的影响,并可能防止继发性耐药,故也有学者推荐作为一线方案使用。此外,含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的方案都可用于根治Hp感染的二线治疗。一项对PPI+四环素+甲硝唑根除Hp感染疗效的研究表明,使用该方案,Hp根除率可达91%。
根除Hp疗效判断:用于明确Hp是否被根除的复查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可选用非侵人性的尿素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查。如临床疾病有必要进行内镜复查,也可用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Hp,此时应同时取胃窦、胃体黏膜检测。
3.维持治疗
曾是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着对根除Hp治疗的重视,维持治疗的地位明显下降。对于Hp阴性或根除Hp后仍反复发作伴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重度吸烟或伴随其他疾病必须长期服用NSAIDs或抗凝药物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给予维持治疗。目前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为H2受体拮抗剂或PPI。方案为标准剂量的半量睡前服用,即西咪替丁mg/d,临睡前;雷尼替丁mg/d,临睡前;或法莫替丁20mg/d,临睡前。奥美拉唑10~20mg/d,维持治疗。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定,可长达半年到1年。本文为“卢药药有话说”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
文章来源于众多药理学期刊
参考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药理学》、第四版《临床药物治疗学》、科学出版社第四版《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等教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启问题征集环节,与我直接交流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