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里,他们这样战疫新华社新

新华社长沙2月6日电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鏖战中,医院是“前线中的最前线”。无数医护人员投身于一个个被隔离的“战场”上,争分夺秒与病毒抗争。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重症病房这三大医疗救治核心战场,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记者对话了连日奋战的医护人员,聚焦核心战场的“战疫”日常。发热门诊:捕捉“潜在的风险”↑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李朝霞在发热门诊工作。(受访者供图)护目镜和口罩下的李朝霞,神色比儿童患者的家长还紧张。直到检测报告显示,面前的孩子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她长舒了一口气。“每当这时,我都恨不得和小孩的家长击掌庆幸。”李朝霞说,“可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只能忍住。”催促家长带着孩子快点离开,李朝霞接诊了下一位小病人。作为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从农历腊月二医院发热门诊的团队以来,李朝霞已在一线连续工作近20天。每天,从早晨七点半到岗,一直要工作到下午六点多。剩下的时间,她还要时刻处于备岗状态。发热门诊,是“战疫”第一战壕——潜在风险的识别、慌乱情绪的疏导和直接矛盾的化解,每天都在这里发生。2月1日午夜,湖医院急诊楼前坪。李洋(化名)与戴着口罩的德山派出所民警以及身着防护服的医生,相对而立,神情紧张。李洋1月22日从湖北仙桃来到常德,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医院送来就医。在被初步判断有疑似症状后,他却害怕被隔离,拒绝留院观察。民警、医务人员与其对峙了近两小时,才将其说服接受进一步检查。这里是常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一区负责人、医生肖蓉正在发热门诊值班接诊。“这些天离开过家吗?”“去过哪些地方?哪天去的?”“还记得接触了哪些人吗?”……每一位患者,她都要仔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史,遇到一些老年患者,有时要问上十几分钟,一个问题来回好多遍才能记录清楚。“发热门诊的暴露风险很大。可我们的职责,就是不让任何一名潜在患者成为‘流动的传染源’。”肖蓉说,发热门诊24小时不熄灯。隔离病区:争分夺秒与疫“竞速”深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负责隔离病房的感染科医生侯周华睡不踏实。患者苏明(化名)发热咳嗽已有两天,肺部CT符合病毒性肺炎的表现,其妻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但苏明两次病毒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照常理可解除隔离。“患者病情加重,出现了低氧血症。我判断,不可此时出院!”每日查房已让侯周华对每个疑似患者的情况熟记于心,连续对苏明做了四次核酸检测后,阳性结果证明他确实感染。侯周华迅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几百公里外,湖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曹晓英也在忙碌。“曹主任,疑似病例需要马上住进隔离病房!”每每收到类似消息,她瞬间就会紧张起来。曹晓英带领她的“突击队员”,量体温、消毒、倒水、送饭、打扫卫生,一刻未停。两层工作服、一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三层手套,一穿至少八小时。医院从1月19日就开始做准备,21日正式接收了第一个病人,后来她得知,这位病人是郴州首例。“我们要做的,就是和病毒赛跑,跑在它前面。”“明天有个患者可以出院了。”2月4日晚上11点,曹晓英给患者做完复查,确定一名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医院,有了这个好消息,一天的疲劳好像都消失了。”隔离病房,是这场“战疫”的核心主战场。“不让患者病情恶化,尽全力让每一名患者走出隔离病房,平安回家,是我们的职责。”曹晓英说。重症病房:昼夜不歇与病魔“抢人”↑2月4日,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生陈哲和护士李苑银在重症监护室查房。(受访者供图)2月4日晚,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ICU里,医生陈哲刚刚查看了重症患者张华(化名)的情况,正和护士交代注意事项。张华起身上了个洗手间。“回个头,人就不行了”,陈哲发现他的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意识开始模糊。“上呼吸机!”几位医生、护士迅速实施抢救,近两小时后,张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此时是夜间10点。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张华稍微挪动身体,自己喝了口水,再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医护人员再次实施抢救,将其从生死线拉了回来。“危重症病人的肺功能损害严重,有的还伴随着一些脏器功能衰竭,所以生命很脆弱。我们要反复查看,甚至守在床边”,陈哲说,“可能十分钟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jxxxcb/11005.html